提摩太前書生命讀經 第四篇-1

 日期:11/17-11/22

■ 星期四

屏東召會 生命讀經每週追求進度

提摩太前書生命讀經

第四篇 召會中弟兄姊妹的正常生活

讀經:提摩太前書二章八至十五節。

    在本篇信息中,我們要從提前二章八至十五節看召會中弟兄姊妹的正常生活。保羅囑咐提摩太要領頭有禱告的生活以後,就繼續說到這事。在二章八至十五節,保羅用一節經文(8)說到弟兄們,用七節經文說到姊妹們。(9~15。)這指明我們若要有正確的召會生活,姊妹們必須背負七倍的擔子,七倍的責任。

   壹 弟兄們 

   一 隨處禱告 

    關於弟兄們,保羅在八節說,『所以,我願男人無忿怒,無爭論,舉起虔聖的手,隨處禱告。』在地方召會中,領頭的人必須有禱告的生活,如一、二節所囑咐的,藉著隨時隨處的禱告,建立禱告的榜樣,給眾肢體跟隨。在以弗所六章保羅告訴我們要時時禱告,但在提前二章這裡他說要隨處禱告。雖然我們可能時時禱告,早晨、下午、傍晚、夜間禱告,但我們不太可能隨處禱告。隨處禱告的要求比時時禱告更高。我們若能隨處禱告,必能時時禱告。但即使我們能時時禱告,也許我們仍不可能隨處禱告。譬如,我們不可能在一些屬世的地方禱告。既然你無法在那些地方禱告,你就不該去那裡。你若能在某地方禱告,你就可以在那裡。但你若無法在某地方禱告,你就不該在那裡。照著八節,弟兄們必須背負這惟一的擔子,隨處禱告。要在工作中,在家裡,在車上禱告。我們男人應該是禱告的人。

    保羅在八節用『我願』開頭,是很有意義的。這辭比『我盼望』或『我勸勉』更強。保羅用『所以』這辭指明,如我們在前面的信息裡所指出的,長老們、領頭的人,要領頭禱告,並為別人鋪路,以跟隨他們有禱告的生活。在這本生命讀經的第一篇信息中,我們說到一些與神的經綸有關非常重要的事。但無論這些事多重要,沒有弟兄們的禱告,就無法實現。保羅知道這點,就說,『所以,我願男人…隨處禱告。』

    我說到隨處禱告這件事時,有很深的負擔。我要請求你們眾人,尤其是領頭的人,從現在起要有另一種生活─隨處禱告的生活。你若隨處禱告,你的生活就會變化,你所在地的召會也會變化。有些弟兄也許不完全滿意他們所在地的召會。你所在地的召會要令你滿意,惟一的路就是你時時禱告,並隨處禱告。不要討論召會的光景,卻要為召會禱告。弟兄們在召會中正常的生活,就是隨處禱告。

    二 舉起虔聖的手 

    我們隨處禱告時,該舉起虔聖的手。手象徵我們的所作所為。因此,虔聖的手錶徵虔聖的生活,就是虔誠屬於神,聖的生活。這樣聖的生活,能加強我們禱告的生活。倘若我們的手不聖,我們的生活就不是聖而為著神的,我們的禱告就沒有支持的力量,在禱告中就沒有虔聖的手可以舉起。

    在禱告中,我們不該舉目觀看別人,卻該舉起虔聖的手。你若以批評的方式觀察長老和聖徒,你的禱告生活就會被消殺。但你若舉起虔聖的手,你的禱告就會得加強。

    三 無忿怒,無爭論 

    在八節保羅也勸弟兄們禱告,『無忿怒,無爭論。』忿怒與爭論殺死我們的禱告。忿怒是出於我們的情感,爭論是出於我們的心思。要有禱告的生活,並不住的禱告,我們的情感和心思就必須規律到正常的情況,受我們靈中那靈的管治。

    爭論,原文指引起爭辯的爭論。保羅這裡所說的不是正常或一般的爭論,乃是滿了爭辯的爭論。我們若要正確的禱告,就必須避免這點。

    保羅所說不要有爭辯的爭論,與他勸人舉起虔聖的手有關。我們若閉上眼睛,舉起手來,就能禱告。但我們若睜開眼睛打量別人,並爭論他們的情況,我們就不能禱告。我們也許沒有舉起手來,卻背起手來。誰能背起手來禱告?但我們若舉起手來,避免起爭執的爭論,我們就能正確的禱告。

    我從經歷中曉得,我們的禱告生活會受我們情緒的影響。我若不保守自己在正確的情緒中,我的禱告生活就被置於死。忿怒總是破壞我們的禱告生活一段期間。一位弟兄若對妻子發脾氣,他也許發覺自己幾天無法正確的禱告。我們若要有禱告的生活,就必須學習不情緒化,或對別人發怒。憑著主的恩與我們的靈同在,我們必須操練嚴格的管制我們的情感。

©臺灣福音書房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晨興聖言 2025年 國殤節特會—新婦的豫備

晨興聖言 2025年 國際華語特會第四篇 新丈夫

第二十三周 神的兒女在愛和光中行事為人(2025.3.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