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命定之路的操練與實行-排聚會的實行
第二篇 為著排聚會作活人
排聚會
希伯來十章二十四至二十五節說,‘且當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不可放棄我們自己的聚集,好像有些人習慣了一樣,倒要彼此勸勉;既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我們越研讀這兩節,就越能看見這是指排聚會。這裡所說的聚集,乃是彼此互相的聚集。二十四節說到‘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二十五節說到‘彼此勸勉。’二十五節告訴我們不可放棄聚會—不是一般的聚會,乃是‘我們自己的聚集。’這指明我們基督徙應該有‘我們自己的’聚會。這卷書信的希伯來讀者得救以前,他們是以猶太人的方式聚會。現在他們成了基督徒,就需要有基督徒的聚會,他們該將這聚會看作‘他們的’聚會。我們基督徒該顧到基督徒的聚會,就是這幾節所說,‘我們自己的聚集。’
我們在召會中有各種不同的聚會。在主日我們有聚會。主日的聚會與基督教的星期日禮拜不同,但我們乃是利用大多數國家裡主日是假期這個事實。然而,‘星期日’(Sunday)不是基督徒用來稱這一天的辭。星期日是拜偶像的用辭,指對太陽的崇拜。對我們而言,這一天乃是主日,我們在這一天有聚會。我們可能在週二有禱告聚會,週三有中週聚會。除了這
些以外,還有排聚會。在這四種聚會當中,我們該把排聚會看為我們自己的聚會。參加排聚會的人數該比參加其他聚會的人數高。大多數弟兄姊妹參加主日早上聚會,因為他們大多來自傳統的背景。按着這背景,‘星期日’乃是基督徒敬拜神的時間。他若星期日早上不來聚會,就不算是忠信的基督徒。然而,排聚會該占我們召會生活的百分之八十。在一處地方召會,若主日早上聚會的人數比排聚會的人數高,那處召會的聖徒就還是宗教的,還在他們傳統的路里。當一處地方召會的排聚會人數,高過主日召會聚會的人數,那個召會就是在正確的路上。地方召會是否在正確的路上,部分是在於排聚會的與會人數。
在小排裡彼此互相的聚會
福音書和使徒行傳說到各種聚會。馬太十八章二十節說,‘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被聚集到我的名裡,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按照十九節,這不是彼此互相的聚會,乃是帶著一個特別的負擔來禱告的聚會。在行傳十二章,在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裡,就有這樣一個聚會。(徒十二12。)有幾個人聚集一起,為彼得從監牢得釋放禱告。這不是彼此互相,為著激發和勸勉的排聚會。
在五旬節那天以前,只有一百二十個基督徒聚在一起。他們曾經與主在一起,有三年半之久。他們可能大多從加利利就跟從了耶穌。他們隨着主周游各處,看見過祂的為人生活。其中有些人看見祂如何被捉拿,受審判;也有些人看見祂如何被釘十字架,又如何掛在那裡六個小時。他們看見主如何被埋葬,最終也看見祂如何復活。從主復活之日到祂升天之日,他們與主同在四十天,享受祂的顯現和祂隱藏的同在。最後,他們看見主耶穌升到第三層天。這一百二十位對主有了超絶的看見,這使他們放膽,甚至癲狂。主升天以後,他們回到耶路撒冷,同心合意禱告了十天,為要穿上從高處來的能力。在五旬節那天,他們得着那靈的澆灌,就開始傳揚並繁殖基督。
行傳二章四十六節說,‘他們天天同心合意,堅定持續的在殿裡,並且挨家挨戶擘餅,存着歡躍單純的心用飯。’行傳五章四十二節說,‘他們每日在殿裡,並且挨家挨戶,不住的施教,傳耶穌是基督為福音。’這些經節告訴我們,基督徒在自己的家裡聚會;家聚會的數目乃是按照家的數目。他們這樣聚會,是為著傳揚基督、施教、擘餅、禱告和交通。然而,這裡沒有指明他們傳揚並施教的路。原則上,這必是以彼此互相的方式。
在五旬節那天,有三千人得救並受浸。三千人如何能在同一天受浸?思想這事是很有幫助的。那時候的家都有浴池。行傳十六章三十一至三十四節告訴我們,保羅和西拉如何傳福音給腓立比的禁卒和他全家。三十三節下半至三十四節上半說,‘他和屬乎他的人,立即都受了浸。於是禁卒領他們上去,到他的家裡,給他們擺上飯。’‘領他們上去,’指明禁卒和他一家可能在房子樓下的浴池受浸。在五旬節那天,三千人可能是在信徒的家裡受浸。不僅如此,施浸的可能不是只有彼得、約翰等幾個人,乃是有許多人。在福音書裡,主耶穌食飽五千人的時候,曾叫門徒使眾人分組坐下。(可六39~40,路九14。)門徒必定從主學了這方法。在五旬節那天,當三千人要受浸時,門徒可能將他們分組。這樣,一百二十人才能在不到一天之內為三千人施浸。
從那時起,信徒繼續一組一組的在他們家裡聚集。(徒二42,46。)行傳五章四十二節說,他們在家裡,‘不住的施教,傳耶穌是基督為福音。’我們可能會問,怎麼有足夠的教師應付全部家聚會。按照新約的原則,(林前十四26,)很難相信每一組裡只是一人施教眾人聽。新得救受浸的人充滿了主,必定有東西滿溢出來。他們都能說些關於自己得救的事。很難相信那許多初信者全是啞吧,等候彼得或約翰說話。彼得和約翰不可能參加每一個排聚會。召會開頭的聚集必定是‘沸騰’的聚會。在場的每一個人,必定是癲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