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命定之路的操練與實行-排聚會的實行
藉著彼此教導,在排聚會裡彼此成全
在牧養之後,接著是藉著教導得成全。我們或許有一種宗教的觀念,以為排聚會中的教導必須由召會所指定,能施教的弟兄擔任。那種聚會可以稱為查經班。但你若仔細的查考新約聖經,你找不到這種召會聚會的實行。按照希伯來十章二十四至二十五節,教導是彼此的。這兩節經文包括三個非常重要的辭:相顧、激發、勸勉。彼此相顧或許不包含多少教導,但激發是一定包含教導的。要激發一個人,你必須指導或教導。勸勉包含很多教導。若沒有教導,你怎能勸勉別人?激發與勸勉都含示教導。這種教導是由許多人互相施行的,不是出一
個人作到的。不應當一人教導,全排的聖徒聽教;應當眾聖徒都教導。我們彼此激發、互相勸勉。你勸勉我,我勸勉你;你學習,我也學習。在排聚會裡,當一個人教導或勸勉另一人時,這一排裡其餘的人也受了教導,因為他們都聽到教導或勸勉。這就是彼此的教導。
我們多數人只知道如何用宗教的作法施教,就是由有學習、受指派的人教導排裏所有的人。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沒有教導的責任,我們只有受教導的責任,所以我們就把排聚會中一切的教導都委託給有學習的人。這種想法甚至在我們中間也很普遍,但這種想法完全錯了。這種觀念不是希伯來十章二十四至二十五節所啟示的觀念。按照這一部分的話來看,我們必須彼此互相的激發並勸勉。所以,我們必須放棄老舊的觀念和舊路的實行。
四十年前在臺灣,我們已經實行小排的聚會。所以,我們實在不能說,在我們中間小排聚會是新的。但我現今所陳明,實行這些排聚會的方法,是完全新的。一面說,排聚會是新的;另一面說,排聚會是久遠的。二千年前,有關如何聚會的事,已經記在聖經希伯來十章二十四至二十五節裡。彼此相顧、激發、並勸勉這三件事給我們看見,召會生活是非常有互相性質的。這是一種彼此相顧、彼此激發、彼此勸勉的生活。
彼此教導的例子
已過許多年間,我們召會生活的實行並不包括聖徒們在一起彼此的勸勉、彼此的教導。彼此作見證是一件事,彼此教導並勸勉卻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在排聚會裏,一位弟兄或許問警醒的意思是什麼。在這樣一個排聚會中,人人都能在某一些點上教導發問的那位弟兄。在這一排所有的聖徒都應當盡力回答關於警醒的問題。當這些聖徒有更多學習時,他們的教導就會更為拔高。
在排聚會裡,人人說話,人人施教。排聚會給每一個人機會學習說話、施教。在舊路的聚會裡,許多聖徒殷勤的參加聚會,但他們屬靈教育的水準停留在初級的水準上。其原因有兩層:第一,教導並不連貫、適當、或充分;第二,多數聖徒很少有機會說話。按照新約,我們都有一些恩賜、性能、才能、和功用。(羅十二6,林前十二4。)但舊路的聚會抹煞了這些恩賜、性能、才能、和功用。才生的嬰孩天生有說話的恩賜。過了數月以後,作母親的就會開始從她孩子口中聽到一些有意義的話。只要給小孩子機會發展,他說話的能力就會顯明出來。沒有一個母親會對她孩子說,‘不要說話,不要走動。不要作這些事,因為你不知道怎麼作。我知道怎麼作,我會替你作。’作母親的若是這麼作,過了一段時間,她的孩子就不會說話或走路,因為她從來不給她的孩子機會操練說話或走路。乳養的母親通常一再鼓勵她的孩子說‘媽’或‘爸’這類的話。最後,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就會開始說這些話,孩子的父母會非常的興奮。
我們都應當在聚會中為主說話。今天你在聚會中或許還不能說太多,但這並不是說你沒有說話的性能。這只不過是說,你還沒有長大到這個地步。你還需要更多的長大。我的負擔是餵養你,使你能長大。當我餵養你的時候,我也鼓勵你利用每一個機會操練說話。在排聚會中過了一些時日,你就能申言,為主說話。按照新約,召會聚會中最高的功用是申言。(林前十四1,3~5,12。)申言不只是教導、勸勉或作見證。申言乃是說出主,將活的基督連同祂一切的豐富供應到人裡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