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之路-讀聖經的實行
二 記錄
我們讀聖經的時候,要一面讀,一面筆記。每一個讀聖經的人都必須有記錄。需要有小的筆記簿,也需要有大的筆記簿。口袋裏要常常帶著小筆記簿,隨時隨地把好的思想記錄下來。有甚麼疑問,也要隨時記下來。除了小筆記簿以外,還得有總簿,就是大的筆記簿。我們把所想到的和所查到的材料,有系統的記在總簿裏面,要一類一類的分清楚,纔可供將來的查考。起初不要分得太細,只要籠統一點。如果用神學的方法來分,就分作父、子、靈、教會和將來的世界五類。再仔細一點也可以,不過初學的人只要這五類也就彀了。關於教會的豫表,可以放在教會一類之內。所有的道理,從稱義一直到成聖,也都可以放在教會一類
之內。起初可以豫備五本簿子,一類一本。過些日子材料一多,可以再分。
記的時候要細心的記。比方讀羅馬書的時候,在五章十四節、十七節、二十一節,有五個『王,』九節、十節、十五節、十七節,有四個『更,』這些就要記下。又如馬可十三章九節、十三節、二十節,一處說『為我的緣故,』一處說『為我的名,』一處說『為主的選民,』這三處為甚麼這樣說?再如馬太二十四章、二十五章,門徒在橄欖山上問主多少問題?有幾節聖經回答這一個問題?有幾節聖經回答那一個問題?門徒的知識少,他們的問題不可靠,所以他們的問題不多,而主耶穌所答的卻有很多的話。這就要注意某節到某節是回答問題的話,某節到某節是主耶穌多加進去的話。這樣,就對整個橄欖山上的豫言,能有一個透徹的認識。又如以賽亞六章五節、八節、十一節的三次『我說,』第一次的『我說』是認罪,第二次的『我說』是奉獻,第三次的『我說』是交通。諸如此類,都要記下來。這些材料對於我們自己很有用處,對於別的弟兄姊妹也有用處。所有會讀聖經的人,都是真花工夫的,不是碰巧而成的。
三 工具
讀聖經像作工一樣,需要工具。
聖 經
每一個人應該有兩本大字的聖經為著讀經用,再買一本小字的聖經為著出門或者聚會的時候用。讀經用的聖經如果不能有兩本,至少要有一本。字不要太小,因為字一小,就不容易看出裏面的意思來。最小也得要五號字,最好能彀有四號字或者三號字的。二號字的太大,除非年老的人纔合用。讀的聖經最好豫備兩本,有一本在讀的時候可以寫字、畫記號,另外一本是不寫不畫的。有了一本不寫字、不畫線的聖經,讀的時候就不至受從前的影響,每一次讀的時候都像第一次纔讀一樣。另外有一本留作寫字或畫記號之用,有的地方在上面寫幾個字,有的地方畫線,有的地方畫圈,相同的地方可以把牠們連起來。但也不要花工夫太多,不必太細。每天為著得到屬靈的糧食,就用那本不寫字、不畫記號的聖經;為著讀出聖經裏的東西,就用那一本寫字、畫記號的聖經。
『官話和合譯本』是中國最好的譯本,也是世界最好的譯本之一,因為牠所根據的那個希臘本就是最好的。這個譯本在許多處譯得相當準確,比英文『欽訂本』準確多了。例如:在英文的聖經裏,『基督耶穌』和『耶穌基督』就分不清楚,可是在『官話和合譯本』裏,卻分得很清楚。此外,不妨買幾種不同的譯本來參考。最好的,當推『文理和合譯本,』許多地方,單音辭的繙譯比『官話和合譯本』的好,因為白話不容易造辭,文言容易造辭。例如:白話對於主耶穌的『活』譯作『復活,』對於主耶穌的『起』也譯作『復活,』但在文言裏卻有『復起』與『復活』的不同。有的地方白話比文言呆,但也有許多地方白話比文言好。還有一本可以採用的,就是『施約瑟譯本。』施約瑟是一個猶太人,他信了主,覺得要為中國人譯一本聖經,所以去讀中文,後來就獨自譯了一本。如果要比較,還可以參考『新舊庫』所譯的新約。還有基督福音書局已把馬太福音直譯出來了,也可用作參考。但最可靠的還是『官話』和『文理』兩種『和合譯本。』如果懂得英文,豫備一本『達祕譯本』也好。
聖經彙編
在聖經之外,還要買一本聖經彙編。在中文的聖經彙編中,比較好的還是廣協書局發售的芳泰瑞編的那本『經文彙編,』不過不大完全。我們盼望將來能出版一本『新約聖經原文彙編。』主若許可,舊約部分也盼望能編成出版。
聖經辭典
除此以外,最好還要有聖經辭典。比方,『烏陵土明』是甚麼意思,六個『馬利亞』的歷史如何…,只要查聖經辭典就能知道。但要注意編者的信仰是否純正。可以採用的是俄珥編的『聖經百科全書,』這也可以算作聖經辭典,可惜中文已絕版,或許在圖書館和舊書店裏還可能找到。
聖經分段的書
還有一本書也是需要的,就是比較好的分段的書。我們可以用『讀經一年一遍。』這本書的分段相當好,在世界各國有許多基督徒就是根據這本書的分段讀聖經。
若能備有這些參考書,在讀經的時候就便當得多。這些都是不可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