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之路
貳 要進入聖靈的事實
一 事實的印象
我們讀聖經的時候,聖靈在我們裏面的第二個要求是要有事實的印象。聖經裏不一定都是講道理,其中有很多部分是講事實、講歷史、講故事。聖靈盼望這些事實、歷史和故事在我們身上能產生一種印象。聖靈的事實在我們身上有了印象,自然而然聖靈就容易將神的話說給我們聽。如果聖靈的事實在我們身上沒有產生印象,那麼,神的話就從我們身上漏掉,就不能產生該有的果效。
印象顯在人身上,就像拍照一樣。照相的底片是塗著一種化學品 - 溴化銀 - 的玻璃片或軟片。幾十年以前,在一方寸的底片上,只塗著幾萬顆的溴化銀,所以在那個時候照出來的相片,都是一粒一粒的黑點,不好看。後來改進了,照出的相片就沒有一粒一粒的黑點,因為在一方寸的底片上已經塗上幾百萬顆的溴化銀,所以印象就清楚了。照樣,我們裏面越細,我們接受的印象就越多;裏面越粗,接受的印象就越少。如果人的靈和心在神面前是開起來的,他的感覺是被神磨到非常細的,那麼,當聖靈的事實經過他的時候,他所得的印象也就非常深。一個細嫩的人能看見兩件東西︰第一,神的話有神所注意的地方,有神所要啟示的那一點;細嫩的人很自然的能看見神所注意的那一點。第二,他還能看見神在這一個事實裏所說,與別的地方有甚麼不同。
所有感覺粗魯的人,都不能看見神的話精細的地方。人必須是裏面柔軟的,感覺非常敏銳的,神的話纔能在他裏面留下一個清楚的印象。那就不只輪廓對,而且連所有細微的點、線都是對的;他把這一個事實所有精細的地方都看清楚了。
二 細嫩的感覺
許多人願意看見聖經裏細嫩的方面。但是他們如果沒有細嫩的感覺,就不能摸著那些細嫩的地方。我們試試來看四福音和使徒行傳,這五卷都是講主耶穌的事。關於主耶穌的事實,在這五卷中所講的比在書信中所講的更多。我們對於主耶穌的這些事實,應該有精細的印象。現在我們看下面幾例子:
比較的例: 例一 撒該與以馬忤斯二門徒
我們讀路加十九章和二十四章,就看見主到撒該家裏與主到以馬忤斯二門徒家裏的事完全不同。撒該的家裏,是主自己要去。而在以馬忤斯,主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細嫩的人,就看見主耶穌作了兩件完全不同的事。一件是主帶領了一個人所不齒的罪人
- 不只是普通的稅吏,並且是稅吏長。主耶穌不等他請,就自動表示要到他家裏去。撒該這個人實在要看見主,但他想到自己身量矮小,名譽也不好,自慚形穢,所以不敢請求主。在這種情形之下,主反而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裏。』(十九5。)這裏有一個有心尋求主的罪人,卻是不敢來、不敢求,主就自己請自己到他的家裏去。主領會撒該的心意,主的感覺是何等細嫩。我們裏面如果是細嫩的,就也能領會。
以馬忤斯的兩個人,乃是退後的門徒,他們眼睛迷糊,遇見了主卻不認識。主和他們同行,向他們說話,給他們解釋聖經。等到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主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二四28。)主對這兩個門徒的態度,與對撒該的態度不同。撒該外面的難處大,有苦說不出,所以主溫柔到一個地步,自動的對他說,我必住在你家裏。往以馬忤斯的這兩個人,原是認識主的。他們退後了,聽了那麼多的話,還是往以馬忤斯去。所以主就也好像還要往前行,要等他們請了纔進去。那一邊是面向著主而來,這一邊是背向著主而去,所以主對他們的態度也不同。我們必須摸著主耶穌細嫩的感覺,纔能摸著神所要啟示的拿撒勒人耶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