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聚會的關鍵
第七篇 一對一,送貨到家、到府打針
主行動的快速,在於實行小排
這些年,我一直在注意看別人怎麼作。在這十五年之內,主在我們之外作了許多事。在南韓的漢城,有一個所謂的『教會』,十幾年之間,人數從幾千人加到三、五十萬。在印尼有一個基督教團體,最近三年之間,人數從五萬人翻到十萬。新加坡基督徒的比率幾乎佔了十分之一。其中有一個團體,只租了一個大廳來聚會,每個主日有八堂聚會,每堂有八百人。
此外,六年前,一個二十三歲的青年傳道人,在馬尼拉工作,人數從四千人到現在每主日四堂聚會,每堂二千多人。我舉這些實例給你們看,在這十五年間,主在世界各地,大大的進展。在南韓、菲律賓、新加坡、馬尼拉那樣的發展。我在美國住了二十三年,經常在各地跑,看到實際的情形確實如此,歐美的青年人,特別是大學生,非常接受福音,他們要真理,主的行動很快。我研究其中的原因,這些人數迅速加多的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長處,就是他們都實行小排。
我們在臺灣開工的時候,人數達到高峰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實行小排。後來我們把小排丟了,所以這二十年來,主在我們中間行動比較緩慢。這些年來,大家漸漸養成聽道的習慣,人都集中到二十一個會所去了,主日去聽聽道。去年我回來翻了翻,但這並不是說,我把大聚會廢棄了,我曾說,『大聚會』和『小排』是我們的兩個翅膀。感謝主,大體上說,弟兄姊妹的反應都還好。不過,你們不要怪我,中國人的天性是有涵養的,凡事慢慢來,看看風頭再說,我只好忍氣吞聲到現在。今天晚上抓住機會,把我裡面的苦水吐一吐,要求來一個緊急聚會,請求大家要一看出主所要走的路,就快快響應。
『一對一』,送貨到家
推行小排的這一年多,我看小排是有點進步,我自己很受鼓舞。前幾天,我去參加一個小排聚會,時間到了,一個人都還沒到,我還去幫忙排椅子,椅子排好了,還是沒有人來,我嘴裡沒說話,心裡急得很。慢慢的,我大得安慰,人都來了,個個都很喘,聚會前都去帶人,把人帶來聚小排,這是個好現象。聚會時,我聽一個姊妹禱告得真好,發表、措辭、語調抑揚頓挫,像音樂一樣。一問之下,纔知道她得救不到一年,這使我不敢憑外貌斷定是非。你們平常按兵不動,一有行動就是一鳴驚人。
就著臺灣教會來說,有兩件最好的舶來品,一是『弟兄姊妹之家』,還有一個就是『一對一』。前天晚上,我在一會所參加禱告聚會,會後和禱告的人談談,知道在其中有六位是全時間的姊妹,有兩位是全時間的弟兄,我問這些全時間的住在甚麼地方?有的說他住在『成功高中弟兄之家』,有的說她住在『臺大姊妹之家』,有的說她住在『北一女姊妹之家』,我問他們有多少個弟兄姊妹之家?他們說有七個,我問他們一家住多少人?他們說平均十個。我聽了之後,覺得這個很可觀,弟兄姊妹之家是美國二十年前發明的,我們極力推行,這對成全青年人很有功效。
第二個舶來品是『一對一』。所謂的一對一,就是我們一個對一個的傳講主的話。因著別人得著供應,我們自己也被成全。以前我們的聚會都像人開餐館,我們的小排聚會,一週只開一個半小時,你若不來,那你就餓肚子。現在是小排聚會你不能來,我就『送貨到家』;你不能來聚會沒關係,我可以送貨到你家去,你甚麼時候能喫,我就甚麼時候來餧養你。藉著小排,使弟兄姊妹們得著主話的餧養,使主的話能彀佈滿每個角落。
已往我們都是以聚會為中心。小排聚會到會的有八位,但是可能還有十幾位沒來,如果這八位弟兄姊妹個個接受負擔,去找那沒來的十幾位『一對一』,把小排裡所享受的,帶到他家去供應他;可能他家裡還有別的親人在,這樣就不只供應他一個人,連在他旁邊的兩、三個人,也一起得到供應。碰到有心服事的弟兄姊妹,我們也可以把『一對一』推銷給他,告訴他這樣作很寶貝,就是我們有一定的對象、一定的材料,在一定的時間,還有一定的場地,每週去供應他。
要記住,一對一不是他們到會所來找你,乃是你要到人家那裡去對他。我們要『送貨到家』。二十年前,我看見在街上有人騎著腳踏車,車上掛著一個牌子,寫著『到府打針』。不需要病人到醫院,而是這個替人打針的人,隨時都可以到人的家裡去打針。他早上可以去,晚上也可以去。去了,談三、五句話,就給人打完了一針。我們的一對一,也就是這樣,去到別人家裡,供應基督。若是去之前,能和自己的太太或丈夫,先在家裡操練一下,彼此對說一下,那是更好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