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歷史與先見傳記 - 波斯時期(2)

第二節 古列的政策和猶大被擄歸回
波斯古列王在其建立帝國的征戰中採取了不同於亞述、巴比倫的政策。他對被征服者不關不殺,並加以安撫,例如巴比倫末王拿波尼度在巴比倫城陷落後,就受到古列王的寬容優待。古列王對各地神廟和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一般也採取尊重保護的政策。古列王這種溫和懷柔的安撫措施贏得了人們廣泛的支持,大大有利於波斯軍事征服的最後勝利。他在南征北戰中,何處有俘虜,就在何處宣佈釋放,他還釋放巴比倫帝國時代的俘虜,讓他們歸回本上,重建原來的家園,恢復固有的宗教習俗和生活方式。古列王的政策有現存的史料為證:倫敦不列顛博物館的古列泥柱銘文記有古列口諭:「一切被擄者,我讓他們回到他們的地方去!」銘文詳列古列王籠絡人心的種種善行(參見巴頓《考古學與聖經》第484頁)。古列王在取代巴比倫之後的第二年(元前538年)即下詔書優先釋放約半個世紀前巴比倫王從巴勒斯坦擄來的猶大人回歸祖國,重建耶路撒冷和聖殿。聖經記載古列這個行動是由於耶和華激動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在你們中間凡做他子民的,可以上去,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殿,願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以斯拉記》1:2~3,《歷代志下》36:23)古列上下詔釋放猶被擄之民,使他們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的詔書,贏得了被擄猶大人的歡心與擁戴,他們認定古列是耶和華選定的「牧人」,他要執行神的旨意。雖然古列不認識、也不敬拜耶和華,但耶和華卻加給他波斯大王的名號,使列國都向他投降。歸回時期裏的先知第二以賽亞關於古列王就有如下的論述:「論古列說: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悅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發命立穩聖殿的根基。我耶和華所膏的古列,我攙扶他的右手,使列國降伏在他的面前。我也要放鬆列王的腰帶,使城門在他面前敞開,不得關閉。我對他如此說:我必在你前面行,修平崎嶇之地。我必打破銅門,砍斷鐵閂。我要將暗中的寶物和隱密的財寶賜給你,使你知道提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因我僕人雅各、我所揀選以色列的緣故,我就提名召你,你雖不認識我,我也加給你名號。」(《以賽業書》44:28;45:1~4)這位第二以賽亞先知除在上面兩次直接提到古列王的名字外,在書中的好些章節裏,雖沒有指明道姓,但卻是明白無誤地指著古列王說的,如:「誰從東方興起一人……耶和華將列國交給他」(《以賽亞書》41:2);「我從北方興起一人……從日出之地面來…」(41:25),古列原出自北方米堤亞(Media),是酋長家族出身,取得政權勝利後是從東方而來。「我已經使埃及作你的贖價…」(43:3),古列一連串的勝利,矛頭已指向埃及,先知預見埃及指日可下,但結果古列來不及征服埃及,而是在死後的第四年,才由他的兒子岡比西斯征服埃及,由此亦可證明第二以賽亞的預言發於西元前525年岡比西斯佔領埃及之前;還有「我召鷙鳥從東方來…」(46:11)這裏的「鷙鳥」指的是雄猛崛起的征服者古列;「…耶和華所愛的人,必向巴比倫行他所喜悅的事,他的膀臂也要加在迦勒底人身上」(48:14),古列代表是耶和華所愛的、是施行耶和華旨意的新王,巴比倫與迦勒底人都在古列的攻擊下宣告滅亡。

從歷史的角度看,波斯古列王施行溫和懷柔的政策,是為他長遠的戰略利益服務的。單以他釋放被擄的猶大人從巴比倫歸回耶路撒冷為例,巴勒斯坦歷來是西南亞和埃及國的緩衝地帶。古列王在奪取亞非霸權的征戰中,滅亡新巴比倫後,下一個攻擊目標無疑是埃及,古列希望在靠近埃及領土邊緣,有一個象耶路撒冷這樣的一個前緣據點,這樣將對他進攻埃及起有利的作用。被擄之民回去重建耶路撒冷和聖殿的事實就達到了這種目的。此外,從更長遠的歷史眼光看,西邊馬其頓希臘正在崛起,希臘勢力的東漸,巴勒斯坦也首當其衝,對波斯來說也起了前沿緩衝的作用。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歌羅西書生命讀經第29-30篇 朗讀與重點分享 (2025.3.17~22)

第二十三周 神的兒女在愛和光中行事為人(2025.3.31~4.5)

揭開『聚會所』的神祕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