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歷史與先見傳記 - 波斯時期(1)

第一節 新巴比倫的滅亡與波斯帝國的興起

尼布甲尼撒二世(元前604~562年)是新巴比倫最末一個強大的統治者,他死後,國家迅速走向衰落,六年之中三易國王。第一個是他的兒子以未米羅達。聖經《列王紀下》曾記載他善待南國猶大約雅斤王。約雅斤王是在西元前597年作為俘虜被尼布甲尼撒王擄到巴比倫的,在巴比倫被囚禁整整三十七年,尼布甲尼撒死了,以未米羅達繼位,他「使約雅斤抬頭,提他出監,又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給他脫了囚服。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份,終身都是這樣」(《列王紀下》25:27~30)。以上所記的是《列王紀》全卷的最後章節,以後並沒有下文。以未米羅達對被俘猶大王約雅斤所做的美事並不可能持久,因為根據旁史所記,以未米羅達在位僅三年就被刺殺了。之後,接著是他的姐夫和姐夫的一個年青的兒子相繼執政,都非常短命。西元前555年,巴比倫的祭司。貴族擁立拿波尼度(Nabonidus元前555~538年)為巴比倫王。據稱,拿波尼度是尼布甲尼撒的女婿,即位時年歲已大,但仍致力於西疆的征討,國內大事由兒子伯沙撒(Belshazzar)管理。伯沙撒成為和父親拿波尼度共同執政的末代王,所以伯沙撒並不是巴比倫獨一的末代王,他也不是尼布甲尼撒的兒子,確切他說,伯沙撒是尼布甲尼撒的外孫(參《但以理書》5:1~2)。

拿波尼度被擁立接任巴比倫王時,波斯人古列(Cyrus元前590~529通譯居魯士)在伊朗高原南部領導波斯人反抗米底(即瑪代)統治,經過數年戰爭,於元前550年消滅米底國,以後陸續進兵小亞細亞和兩河流域。西元前539年,圍困巴比倫城,是年10月,城內祭司貴族和商人打開城門迎接古列王,巴比倫帝國至此宣告滅亡。

古列王滅亡巴比倫後,對外征戰擴張,節節勝利,從此逐漸建立起一個橫跨亞非兩洲、持續達二百餘年的波斯大帝國。古列(居魯士王)王是波斯帝國的開國元勳,希臘史家希羅多德稱古列為「波斯之父」。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歌羅西書生命讀經第29-30篇 朗讀與重點分享 (2025.3.17~22)

第二十三周 神的兒女在愛和光中行事為人(2025.3.31~4.5)

如何使用「人生的奧秘」小冊子傳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