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聖經(7)

現在我講一講手稿。1970年,在湖南長沙近郊馬王堆,考古學家們挖掘出一個墓,墓裏有一個女屍,肌肉還是軟的,骨節還是可以動的,比埃及的木乃伊保存得還要好。除了這個女屍以外,隨著這個墓出了許多文物,其中就有一些書。那些書的年代,是漢朝早期,就是西漢初期,也就大約是主耶穌的時期或前一點點,因為秦朝是西元前約兩百年。那些書是寫在布上,叫帛。寫在上面的大約有十萬字,十萬字裏面有占卜的啦,有天文的啦,有很多東西。其中也有六經,六經就是我們所謂的,詩、書、禮、樂、易、春秋。不是全的,都是一部分一部分。

現在再講《老子》。《老子》的原始版本與我們現有的版本,很有出入。西漢初期到東漢末期之間四百年,版本已經經過了很多的篡改。我們中國人是特別喜歡改東西的。比如說,我們現在說那些佛經,其實都是從印度文翻譯來的。但是在翻譯的時候,翻譯的人揀喜歡的翻,並篡改、添加,所以跟原來的是不一樣的。我們中國人對這個也沒有太大的講究,反正這個就叫作佛經嘛,這個就叫作易經嘛,這個就叫作老子經嘛,誰傳來就看誰的就是了。他沒有想到它其實不是老子寫的,中間不知經過多少人在那裏改來改去。

再說《老子》。最近二十年,發現《老子》有兩個不同的版本。1993年,中國發現有兩套楚簡,「楚」就是楚國的楚,「簡」就是竹簡的簡,是用來寫文字的,如同今天的紙張。有一套楚簡在上海博物館內,是從香港人那裏買來的,考古學家發現它很有考古價值,所以就把它買了放到上海博物館。那一套的竹簡大概是有三萬五千字,一共有八十種,有一千兩百個竹簡。那是戰國時代,比漢朝早至少兩、三百年。楚簡裏有《老子》,這個是一個來源。另一個來源是在湖北荊州的郭店,郭就是郭子儀的郭,店就是商店的店。郭店那裏也挖掘出一套楚簡,那些郭店的楚簡比較少一點,只有一萬三千字,有八百零四個竹簡。這八百零四個竹簡裏面,有一些是沒有字,只有七百二十六個竹簡是有字的,在這些竹簡裏也有《老子》。那麼,戰國時代的《老子》與我們現代版《老子》的差距是多少呢?我們現在的《老子》是八十一篇,戰國時代的《老子》只有我們八十一篇中的三十二篇,另外有兩篇是我們現在版沒有的。所以現在學者甚至說,這個究竟能不能算是《老子》也是一個問題。經過了七、八百年的時間,原先的《老子》就變成了另外一個《老子》了,現在我們有的《老子•道德經》,原來是叫作《德道》,是兩字顛倒的。又因著竹簡是一塊塊地用線穿在一起的,在編排的時候就會有一個順序的問題,故現代版的《老子》與原先的在編排順序上有不同的地方。所以我們現在讀的其實是第一頁、第三頁、第二頁,但是我們不知道,因為我們已沒有古卷可為依據,以為就是這樣,盲目地讀,還要加上注解等等。

我作了一點這樣的研究,幫大家作一個比較。聖經,是有兩萬四千份手稿,百分之九十九點五都是一樣,只有零點五是有小小的不同。作這個比較花了我四十五分鐘,m-a-p-s 我只講了M。

現在講A。A就是Author,即作者。聖經是由四十幾個不同的作者寫的,從舊約摩西開始,一直到新約最後一卷書是使徒約翰,經過的時間大概是一千六百年。其作者中,有的是皇帝,有的是牧人,有的是大政治家,就好像摩西,有的是鄉下打漁的,就好像彼得,各種身份都不一樣,但是合成一起就成為聖經的經典,共六十六卷。這六十六卷書雖然是四十幾個作者寫的,但是它前後一致—不只是主題一致,連語氣都是一致的。 (待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歌羅西書生命讀經第29-30篇 朗讀與重點分享 (2025.3.17~22)

第二十三周 神的兒女在愛和光中行事為人(2025.3.31~4.5)

揭開『聚會所』的神祕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