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聖經(6)

再講一講我們中國人的經典。中國人沒有研究手抄本的學問,因為我們中國人是靠編輯人的聲望。比如說,現在我們說的《四書五經》,五經是孔子編的。孔子編了以後,到了西元一千多年南宋,有位朱熹,他是研究儒學的專家,他就把那些孔夫子的東西,湊起來作為一個儒學研究的入門本,於是他編了四書。這四書就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其實不全是孔子寫的,它最主要是朱熹編的。我們也沒有去保留朱熹的版本,現在我們所有的,最多就是《四庫全書》。三百年以前,乾隆據有《四庫全書》的手稿。從二十世紀開始,人們開始了研究手稿。昨天晚上我研究這手稿的學問。我先把這《四書五經》解釋一下,四書我解釋過了,是朱熹編的;五經,是春秋戰國時孔夫子編了以後,把它傳下來。之後秦始皇統一了天下,開始焚書坑儒,將所有的書通通都燒掉了,所以就絕了。漢朝的時候,先是漢高祖,然後是文帝、景帝,到了第四代,是漢武帝。漢武帝的時候開始尊崇儒教,董仲舒就把那些大量遺失了的文集挖掘出來。現在我們所有的古書現存本,大半都是到了後漢的時期,就是東漢的時期才開始編的。《論語》原來有三個版本,一個叫魯版,一個叫齊版,還有一個是五文版。三個版本篇數都不一樣,一個是二十二篇,一個是二十篇,一個是二十一篇,不要說是行數不一樣,連篇數都不一樣。然後有人根據魯版,並參考其他的版本,將它編成我們現在的《論語》。我們現在手頭上有的,主要就是後漢的時候,留下來的魯版的《論語》。《論語》是孔夫子教導弟子們的話。孔夫子是西元前兩、三百年以前出生,版本是西元兩、三百年以後才有,相隔至少五百年。

還有一本叫作《易經》,《易經》根據傳說是胡西氏寫的。到了西元前五百年的周文王,就是周公,那是五代的時期,他推行易法,《易經》便被流傳下來,一直流傳到我們現在的版本,中間隔了差不多一千年。(待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歌羅西書生命讀經第29-30篇 朗讀與重點分享 (2025.3.17~22)

第二十三周 神的兒女在愛和光中行事為人(2025.3.31~4.5)

揭開『聚會所』的神祕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