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聖經(5)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埃及發現了很多的古卷。因為埃及天氣比巴勒斯坦更乾燥,而且他們那裏不是用羊皮寫,是用那些蒲草寫。蒲草更容易被保存下來,所以就出來了不少的古卷。其中有一份是馬太福音的片段,馬太福音二十六章。他們根據紙的質地和墨,以及墨滲入紙的深度,再跟同期的一些的手稿比較,鑒定出馬太福音寫成的年代是大約主後四十年。主後四十年,很有可能就是最原始的手稿,但是只有二十六章一章,所以換句話說,這份聖經的手稿,是所有的經典裏面,是最古老,最齊全,而且是最不變的。
在西方文學裏,最出名的就是荷馬的《伊利亞特》。我們現在看的荷馬史詩,大約一萬七千行,但發現的古卷與它有七百六十行的差別,前後不一致;聖經兩萬行,在這兩萬行裏面,只有四十行是與手稿有差別的。那個差距不是大的差距,是標點符號啦,或者是丟了一個拼音字母啦,百分之九十九點五是一致的。手稿研究在西方本身就是一個學問,英文叫作Textual Criticism,是十九世紀從德國人開始的,就是專門比較各種不同的版本,然後從其中找出正確的原文。你去比較一下荷馬的《伊利亞特》,一萬七千行中,有七百六十多行是有異動的,所以起碼有百分之五的差別。而聖經是在兩萬行裏有四十行的不同,並且那些的不同都是小的,占百分之零點五,沒有影響經文的意義。所以這兩個比較下來,聖經的傳遞與世上權威的經典的傳遞的差異是很大的。
(待續)
在西方文學裏,最出名的就是荷馬的《伊利亞特》。我們現在看的荷馬史詩,大約一萬七千行,但發現的古卷與它有七百六十行的差別,前後不一致;聖經兩萬行,在這兩萬行裏面,只有四十行是與手稿有差別的。那個差距不是大的差距,是標點符號啦,或者是丟了一個拼音字母啦,百分之九十九點五是一致的。手稿研究在西方本身就是一個學問,英文叫作Textual Criticism,是十九世紀從德國人開始的,就是專門比較各種不同的版本,然後從其中找出正確的原文。你去比較一下荷馬的《伊利亞特》,一萬七千行中,有七百六十多行是有異動的,所以起碼有百分之五的差別。而聖經是在兩萬行裏有四十行的不同,並且那些的不同都是小的,占百分之零點五,沒有影響經文的意義。所以這兩個比較下來,聖經的傳遞與世上權威的經典的傳遞的差異是很大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