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猶大諸王更迭(2)
二、希西家王清除異教,維護國家的獨立
烏西雅王死後,兒子約但只在位五年,傳給亞哈斯王。亞哈斯王投入亞述懷抱,採取徹底親亞述的方針。為表示他對亞述王的忠誠,他大興亞述宗教之風,親自到大馬色臨摹亞述神廟祭壇的樣式與規模,把圖樣帶回耶路撒冷進行仿建。亞哈斯王親亞述的路線極不得人心並受到先知以賽亞的嚴厲譴責。亞哈斯死後,兒子希西家繼位,他是猶大重要的王之一,當政期間(元前720~692年),國中出現親亞述派和親埃及派兩個集團。親埃及派的認為埃及是近鄰,對發展經濟與貿易有利,更由於遠水救不上近火,靠近埃及比投靠亞述更有實際利益,這一派主張削減對亞述的納貢。希西家王偏向靠近埃及,但為維護國家的獨立,表面地持中立態度。這時先知以賽亞態度明朗,他忠告希西家王不要倒向埃及。他以耶和華的名義宣告說:「耶和華說,禍哉這悖逆的兒女,他們同謀,卻不由我,結盟,卻不由於我的靈,以致罪上加罪;起身下埃及去,並沒有求問我。要靠法老的力量加添自己的力量,並投在埃及的蔭下。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們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蔭下,要為你們的慚愧」(《以賽亞書》30:l~3)。希西家國中一些人認為埃及馬肥人壯,實力雄厚,是可資信賴的,主張倚賴近鄰沒有錯誤,既不求問耶和華,也看不到亞述力量的強大。先知以賽亞一針見血地指出:「禍哉!那些下埃及求幫助的,是因仗賴馬匹,倚靠甚多的車輛,並倚靠強壯的馬兵,卻不仰望以色列的聖者,也不求問耶和華。其實耶和華有智慧。他必降災禍,並不反悔自己的話,卻要興起攻擊那作惡之家,又攻擊那作孽説明人的。埃及人不過是人,並不是神,他們的馬不過是血肉,並不是靈。耶和華一伸手,那説明人的必絆跌,那受説明的也必跌倒,都一同滅亡」(《以賽亞書》31:1~3)。
西元前705年,亞述王撒珥根二世在一次與臣屬小國小規模的戰役中意外死亡,兒子西拿基立(Sennacherib元前705~681)繼位。西拿基立不滿猶大國不執行親亞述的路線,興兵問罪,希西家雖盡力以財寶進獻西拿基立,仍未能奏效。西拿基立大軍掃蕩猶大城池,元前701年繼續圍困耶路撒冷。西拿基立此次軍事行動在現今仍保存在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的西拿基立圓柱碑上有清楚地記載。碑文稱亞述王西拿基立攻取猶大46座設防城池,掠獲戰利品無數,並且把猶大王希西家象一隻鳥關在耶路撒冷的鳥籠裏(見巴頓著《考古學與聖經》第472頁)。至於亞述王西拿基立這次圍困耶路撒冷的結果卻令人驚訝。因為西拿基立的圍城軍隊在耶路撒冷城外突然大批死亡,使得西拿基立不得不倉皇撤退。這件奇跡在《以賽亞書》37:33~38,《列王紀下》19:32~37都有相同的記載說:「亞述王(指西拿基立)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他從哪條路來,必從哪條路回去,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因為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而亞述軍隊大批死亡的奧秘是:「當夜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發生在西元前700年的這件歷史奇跡,歷史學家和解經學家各有種種不同的解釋。最早的是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古希臘史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元前484~425年),他解釋說是由於亞述軍營中發生了老鼠疫病(即鼠疫bubonic plague)。這是一種曾在世界流行的急性傳染疫病,能夠在極短時間裏,使人群尤其是群居者,大批染疫而倒斃死亡。而當年亞述的圍城軍隊,一旦發生鼠疫,實無法進行隔離,必然導致成批死亡。這就是聖經所記的「耶和華的使者出去擊殺」的結果。西元前五世紀的史家希羅多德「科學的」合理解釋被人們廣泛接受了。
亞述王西拿基立大肆蹂躪。擄掠南國猶大的時候,南國又出現一位先知在進行艱苦的工作,他是元前八世紀的第四位先知彌迦(元前725~690年)。彌迦親眼目睹北國以色列亡於亞述。眾支派居民被擄往亞述的慘狀,他結合南國猶大內外情景,預見猶大國的將來也必然要象北國以色列一樣遭到覆滅的命運。他發出了「錫安必被耕種象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象叢林的高處」(《彌迦書》3:12),這樣聳人聽聞的警言。雖然彌迦先知的預言將會引起多數是當權人物的憤怒與反感,但當時在位的希西家王並不勃然大怒,而是泰然處之,據載希西家王敬畏耶和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他廢去異教邱壇,毀壞柱象,砍下木偶,更有意義的,他以無畏的精神廢除摩西時代所造的銅蛇(《王下》18:3~4)。面對彌迦先知的警告,希西家王仍「敬畏耶和華,懇求他的恩」,因此「耶和華就後悔,不把自己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見《耶利米書》26:18~19)。希西家王之後,南國猶大又繼續存在了一百年。
烏西雅王死後,兒子約但只在位五年,傳給亞哈斯王。亞哈斯王投入亞述懷抱,採取徹底親亞述的方針。為表示他對亞述王的忠誠,他大興亞述宗教之風,親自到大馬色臨摹亞述神廟祭壇的樣式與規模,把圖樣帶回耶路撒冷進行仿建。亞哈斯王親亞述的路線極不得人心並受到先知以賽亞的嚴厲譴責。亞哈斯死後,兒子希西家繼位,他是猶大重要的王之一,當政期間(元前720~692年),國中出現親亞述派和親埃及派兩個集團。親埃及派的認為埃及是近鄰,對發展經濟與貿易有利,更由於遠水救不上近火,靠近埃及比投靠亞述更有實際利益,這一派主張削減對亞述的納貢。希西家王偏向靠近埃及,但為維護國家的獨立,表面地持中立態度。這時先知以賽亞態度明朗,他忠告希西家王不要倒向埃及。他以耶和華的名義宣告說:「耶和華說,禍哉這悖逆的兒女,他們同謀,卻不由我,結盟,卻不由於我的靈,以致罪上加罪;起身下埃及去,並沒有求問我。要靠法老的力量加添自己的力量,並投在埃及的蔭下。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們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蔭下,要為你們的慚愧」(《以賽亞書》30:l~3)。希西家國中一些人認為埃及馬肥人壯,實力雄厚,是可資信賴的,主張倚賴近鄰沒有錯誤,既不求問耶和華,也看不到亞述力量的強大。先知以賽亞一針見血地指出:「禍哉!那些下埃及求幫助的,是因仗賴馬匹,倚靠甚多的車輛,並倚靠強壯的馬兵,卻不仰望以色列的聖者,也不求問耶和華。其實耶和華有智慧。他必降災禍,並不反悔自己的話,卻要興起攻擊那作惡之家,又攻擊那作孽説明人的。埃及人不過是人,並不是神,他們的馬不過是血肉,並不是靈。耶和華一伸手,那説明人的必絆跌,那受説明的也必跌倒,都一同滅亡」(《以賽亞書》31:1~3)。
西元前705年,亞述王撒珥根二世在一次與臣屬小國小規模的戰役中意外死亡,兒子西拿基立(Sennacherib元前705~681)繼位。西拿基立不滿猶大國不執行親亞述的路線,興兵問罪,希西家雖盡力以財寶進獻西拿基立,仍未能奏效。西拿基立大軍掃蕩猶大城池,元前701年繼續圍困耶路撒冷。西拿基立此次軍事行動在現今仍保存在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的西拿基立圓柱碑上有清楚地記載。碑文稱亞述王西拿基立攻取猶大46座設防城池,掠獲戰利品無數,並且把猶大王希西家象一隻鳥關在耶路撒冷的鳥籠裏(見巴頓著《考古學與聖經》第472頁)。至於亞述王西拿基立這次圍困耶路撒冷的結果卻令人驚訝。因為西拿基立的圍城軍隊在耶路撒冷城外突然大批死亡,使得西拿基立不得不倉皇撤退。這件奇跡在《以賽亞書》37:33~38,《列王紀下》19:32~37都有相同的記載說:「亞述王(指西拿基立)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他從哪條路來,必從哪條路回去,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因為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而亞述軍隊大批死亡的奧秘是:「當夜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發生在西元前700年的這件歷史奇跡,歷史學家和解經學家各有種種不同的解釋。最早的是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古希臘史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元前484~425年),他解釋說是由於亞述軍營中發生了老鼠疫病(即鼠疫bubonic plague)。這是一種曾在世界流行的急性傳染疫病,能夠在極短時間裏,使人群尤其是群居者,大批染疫而倒斃死亡。而當年亞述的圍城軍隊,一旦發生鼠疫,實無法進行隔離,必然導致成批死亡。這就是聖經所記的「耶和華的使者出去擊殺」的結果。西元前五世紀的史家希羅多德「科學的」合理解釋被人們廣泛接受了。
亞述王西拿基立大肆蹂躪。擄掠南國猶大的時候,南國又出現一位先知在進行艱苦的工作,他是元前八世紀的第四位先知彌迦(元前725~690年)。彌迦親眼目睹北國以色列亡於亞述。眾支派居民被擄往亞述的慘狀,他結合南國猶大內外情景,預見猶大國的將來也必然要象北國以色列一樣遭到覆滅的命運。他發出了「錫安必被耕種象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象叢林的高處」(《彌迦書》3:12),這樣聳人聽聞的警言。雖然彌迦先知的預言將會引起多數是當權人物的憤怒與反感,但當時在位的希西家王並不勃然大怒,而是泰然處之,據載希西家王敬畏耶和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他廢去異教邱壇,毀壞柱象,砍下木偶,更有意義的,他以無畏的精神廢除摩西時代所造的銅蛇(《王下》18:3~4)。面對彌迦先知的警告,希西家王仍「敬畏耶和華,懇求他的恩」,因此「耶和華就後悔,不把自己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見《耶利米書》26:18~19)。希西家王之後,南國猶大又繼續存在了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