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領率—和受恩

白牙潭是一個荒僻靠海的地方,而和教士所住的又是幾間簡陋的木屋,和她第一次來中國時,在福州城裏所住的花園洋房相較,真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那時候從福州到白牙潭,要先坐汽船到馬尾,再用小木船渡到白牙潭,然後,還得沿山邊小路走一程,才能到達小山坡上的幾間舊木屋,那就是和教士的住處了。

山坡頂上的一間是她的臥室和她自己單獨與主交通的地方;旁邊一排房屋是為著接待用的。這“白牙潭”在她的心目中就像亞伯拉罕的迦南地一樣是應許之地。神會中途收回這地麼?

事實上確曾有兩次驚險的經歷,原因是房東夏姊妹曾兩次堅決要把房子收回給孤兒院用,並且派了土木工將房子整修了一番之後,要她在限期內遷離。眼看這些房屋要被收回已成定局,然而她相信神的應許不會落空,她鎮定安然地向神禱告說:“父神啊!求你堅定你的應許”。結果房東先後兩次,都派專人來說:“整修好的房子仍舊由你們住下罷。”從那時起,直至一九三○年和教士安息主懷裏後,仍由黎愛蓮教士繼續住著,在白牙潭工作,一直到一九五○年她回英國才離開了這神所應許之地。

雖然白牙潭是神帶領她去的寄居之地,然而在那裏的日子,他並沒有應許天色常藍。有一天她因為各種的壓力,幾乎灰心絕望,然而主站在她身邊,加給她力量,她就寫了一首詩:“當向標竿力前”,這一首詩中所表達的艱苦與孤單,似乎可以從下面一位同工的回憶中略窺一二:“她從繁華的倉前山遷到偏僻的白牙潭,過著孤單的生活,沒有人同心,沒有人同情,沒有受人一文錢的幫助,她眼目單單仰望負她全部責任的主。”那時僑居在福州的西教士們,時常傳說和教士因為走主道路,獨居白牙潭,天天過著很艱苦、很貧窮的生活,時常穿不暖吃不飽。因此有一位西國姊妹到白牙潭去訪問她,要知道個究竟。當她到白牙潭時,和教士正在喂狗,手拿著麵包和牛奶給狗吃,那位外國傳教士看了就說:“外人論到你的都是謊言,原來神賜給你是這麼大、這麼豐富的恩典!”和教士聽了笑一笑,說:“感謝主!讚美主!”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歌羅西書生命讀經第29-30篇 朗讀與重點分享 (2025.3.17~22)

第二十三周 神的兒女在愛和光中行事為人(2025.3.31~4.5)

揭開『聚會所』的神祕面紗